◆放射性污染的概念
放射性污染是指人類活動排出的放射性污染,使環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,即為放射性污染。環境放射性的輻射源有天然輻射源和人工輻射源兩大類。天然輻射源中,一種是通過地球大氣層的宇宙射線,另一類是地球水域和礦床(如鈾、鐳等礦)的天然輻射源。人工輻射源有醫用射線源、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沉降以及核能工業的各種放射性廢物。放射性污染,指因輻射源的影響而導致的對環境污染。
◆人工放射性污染的主要來源
對環境造成放射性污染的人工污染源除了醫用射線源、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沉降以及核能工業的各種放射性廢物外,還包括設有輻射源的各種裝置與設備等。
醫用射線一般占人工污染源的94%,占所有射線總量的30%。因此,對醫用射線污染源的監控是放射性污染源監控的主體。核能工業包括核燃料的開采、反應堆的運行和輻照后燃料的回收等,在這些過程中都會產生放射性污染。在核能工業中放射性污染最嚴重的是核燃料的再處理,核試驗造成的全球性污染最為嚴重,尤其核試驗造成的放射性沉降,它通過土壤、植物、動物,最后進入人體,從而危害健康。
◆放射性污染對人體的危害
輻射通過人體時,能與細胞發生作用,影響細胞的分裂,使細胞受到嚴重的損傷,以致出現死亡、細胞減少和功能喪失。
能使細胞產生異常的生殖功能,造成致癌和致突作用。能使胎兒發生結構畸型和功能異常。人體在受超容許水平的較高劑量的長期慢性照射下,會引發各種癌癥、白內障、不育癥,甚至早死。
人體受到一定劑量的照射后,就會出現機體效應,通常表現為頭痛、頭暈、食欲不振、睡眠障礙以至死亡。